我在結婚前的家庭是完全沒有傳統習俗的,


除了過年需要祭祖之外,從來就搞不清楚拜拜這件事。


婚後,進入一個對於祭祀非常講究的家庭,


但又與一般台灣習俗不太一樣。


經過十多年的婚姻生活,公婆也已經成仙,


第二代的當家大伯經常在傳統與簡化中掙扎,


每到過年過節,總是再三詢問有沒有要改變什麼或是準備什麼?



我們夾在長一輩的傳統及第三代的速食文化彼此拉扯的這個年代,


現在的微調已經進行中,我知道,總有一天要改版。


這次先記錄一下家裡的過年吧!




每年過年,家裡的三個媳婦是分工在採買的,


我和二嫂負責上供的八大菜,大嫂負責其他上供的花果。


這八大菜是什麼呢?


冰糖蹄膀。魚。海參蹄筋。雞。蝦。烘蛋。肉飥子。素雞。


這是原版。


在公婆還在的時侯,問都不要問,年菜是永遠都不變的。


我還記得剛結婚時,過年前一天,


我和二嫂二人拉著菜車,在板橋的批發市場,


尤其是頭三年,二人輪著大肚子,簡直寸步難行。



為了這八樣菜,主食材及副食材二個菜車滿載之外,


外面可以掛著的也跑不掉的吊上個三四樣。


公婆百年後,大伯做了些微的調整,


除了減量之外,我們還把素雞換掉,因為吃肉吃到怕了。


大家不要以為素雞是外面豆製加工品,其實它根本不是素的。


素雞是用絞肉加荸薺及蔥薑末,再用刀板為型,


做成長方體的獅子頭。


為什麼葷的要叫素雞呢?


沒有人知道。




這八樣菜裡,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冰糖蹄膀了,


混著少許醬油的冰糖調料,不斷熬煮上色,


呈現出QQ亮亮香濃的絕妙滋味。




上供時,我們仍維持傳統的磕頭大禮,二跪八叩。


以前公婆還在時,還有一尊觀音要拜,神明是三跪九叩的禮。


孩子從出生還抱在懷裡就要讓他跟著行禮。


這十多年下來,我們記錄了無數的過年錄影,


從大帶到小帶,從超重的攝影機到小型的V8,


去年終於把這些已經找不到放映機器的帶子拿去店家想辦法轉錄。



今年的除夕,趁著空檔,放了經過排列時間順序的DVD,


四家子八個小孩看到自己從娃兒的調皮亂拜到長大的莊重神情,


除了滿堂的笑聲之外,廚房裡還在忙翻的女眷們不由得感歎,


時間真是過得好快啊~




下午四點到五點之間,還有一次清水供及糖果供要上。


最早的原版是要蒸饅頭和發糕的,一排的饅頭上插著春花,非常有年味。


現在呢~也還好!9成以上是原版。


棗子、葡萄-早生貴子。


蘋果、橘子-平安吉利。


花生-多子多孫。


金魚元寶糖-財源廣進。


饅頭、發糕-好運連發。


四果四糖,各具意義。


這一樣是要行跪拜磕頭的大禮哦~



最早婆婆還在的時侯,我們妯娌三人,中午洗完一大堆碗筷後,


二個嫂子會外出洗頭,我、先生和姪女們會在客廳灌香腸,


香腸是用後腿肉、蝦米、黑木耳、醬油、少許糖拌均為料,


灌在腸衣裡,然後再去滷,有人吃過這樣的香腸嗎?


很好吃哦~~



晚餐圍爐,當然少不了一個火鍋;


滷味除了香腸外,就是一般的牛腱、豆干、蛋。。等等;


上供用的發糕及饅頭我們會多準備一些晚餐當主食,


再炒一些菜,一伙人就吃到走不動囉!



晚餐過後呢?以前婆婆在的時侯,我們洗完一大堆碗筷,


腰大概已經直不起來了,可是還有重頭戲呢!


我們把要下午預先切好拌好的水餃餡和湯圓的材料取出,


開始包水餃,搓湯圓。


猛吧!!


因為那是第二天一大早上元寶供的供品哦~


弄完這些,再收拾完畢,已經接近午夜11點了。


那時侯孩子小,早就已經睡得東倒西歪,等我們返回桃園,


台灣習俗拜天公的鞭炮早已經響遍天際。



年初一一大早,我們必須在七點以前到,


媳婦們照例在廚房裡,先煮小湯圓,


公公會撤下除夕上的清水,


將小湯圓放入,一杯四顆,兩紅兩白。


行磕頭大禮。



廚房裡的火仍旺,我們要開始煮包著芝蔴、花生餡料的大湯圓,


每個人要吃六個,六六大順。


另外前一天包的水餃也接著下鍋,這是元寶,


水餃裡一定有一個是包著錢幣的,看誰能吃到,那可是幸運一整年哦~



還沒寫完,不過我已經忙好多天了,今天又超量上格子,


這篇從中午開始,利用空檔陸續寫到現在已經深夜11點,


後陽台的洗衣機還在轉,我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又要過午夜才能睡了。


晚安~新年快樂!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ya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