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大學畢業時,曾經和阿姨表妹一起去過一次澳門,


殘存的記憶大概就是大山巴牌坊,其餘的印象是零.


<2011.06.13>


這次陪客戶去香港大陸辦點事情,有二三天的空檔,


客戶有一位老朋友,是網版印刷的老師,30年前台大畢業的澳門僑生,


帶我們在香港旺角一棟全部都是旅行社的商業大樓內,


買了一張二人行的套票,是5月底才開幕的澳門銀行酒店,


解決了我們假日在香港的空閒時間.


因為我們都曾經因為差旅到過香港不下十次,


香港對我們而言,跟台北沒二樣.




搭船從香港到澳門,從下船到出碼頭大廈,


隨處可見澳門酒店的迎賓人員,


身材面貌姣好,但是她們看不出來哪個客人比較有錢~~




銀河酒店果然又新又氣派,我們坐免費專車抵達時,


剛好是4點過,大廳每半點就有一場燈光水舞秀,


全世界的賭城似乎都一樣!




網印老師說,她一定要來看看空中沖浪及黃金沙灘在哪裡?


因為香港電視台的廣告打得很兇,


我們在三樓的空中泳池,怎麼看都看不到沖浪區,


最後在兒童泳池看到一堆沙,


我興奮的叫:陳老師!黃金沙灘水溝在這裡!


果然又在後方的泳池中看到人造浪,別鬧了~這麼小的浪,如何沖浪啊~




這張套票HK1400元,是開幕促銷價,房間好大又好棒!




我們一起用了晚餐,客戶準備到一樓當賭客,


我準備搭免費迎賓車再回到碼頭,搭公車去市區逛逛.


為了不讓老人家擔心,我答應在晚上十點前回到飯店.




坐車出來時,已是傍晚5:40,天色己暗,


賭城區是建在海埔新生地上,地圖上的位置是乙水仔.(ㄊㄤ 仔)



在這歷史城區能逛的時間只有三小時,要走下面20多個建築,只能走馬看花.



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,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,包括媽閣廟前地、亞婆井前地、崗頂前地、議事亭前地、大堂前地、板樟堂前地、耶穌會紀念廣場、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,以及媽閣廟、港務局大樓、鄭家大屋、聖老楞佐教堂、聖若瑟修院及聖堂、崗頂劇院、何東圖書館、聖奧斯定教堂、民政總署大樓、三街會館(關帝廟)、仁慈堂大樓、大堂(主教座堂)、盧家大屋、玫瑰堂、大三巴牌坊、哪吒廟、舊城牆遺址、大炮台、聖安多尼教堂、東方基金會會址、基督教墳場、東望洋炮台(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)等20多處歷史建築。(資料來源:澳門旅遊局)




出門在外,愛拍照的我,經常找別人幫忙拍照,


卻拍出一些角度不對或是模糊的相片,


這回我就非得要留下25年後的大山巴,


於是先找了一群正在拍照的外勞幫我照相,結果:腳被砍斷!


後來又找了一對香港兄弟,男生..應該比較行吧~結果:大山巴歪掉!


我不死心,一定要留下我來過的證據~找個拿大炮相機的一定不會太遜~


日本人!我的相片裡後方那個拿相機對著鏡頭的美女是他女朋友!



大山巴牌坊是聖保祿教堂即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跡,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古蹟。


教堂原是一名義大利耶穌會神父設計,由聚居澳門的日本教徒興建。


從1602年奠基,到1637年才全部竣工。


這間教堂可以說是與火結下不解緣,從其雛型起始,曾先後經歷三次大火,


屢焚屢建,是一活生生的歷史見證。




大炮台


建於1617至1626年間,用以防範海盜 , 是大三巴牌坊整體工程的一部份。


1622年荷蘭人企圖入侵澳門 ,但被葡人用城堡上的大炮擊退。


大炮台雖然經歷了300年的滄桑,但到1966年才正式向公眾開放。



斑駁的城牆和砲台~


我得趕在晚上七點前逛完這裡,因為七點後天也黑了,城門也會關起來!




走進城門是一片石牆,一個壯碩男生正礙著我的視線,


讓我無法拍照,心裡想..臭小子..我數10下,趕快離開我的視線,


沒想到他回頭要求我幫他照相.


照完以後,我想他應該要閃開了吧~竟然又不走,


問我上面還有一些不錯的景,要不要幫他再拍一拍,


只好跟著走到澳門博物館,看看四周還有人,我比較放心,


幫他照到第5張,我實在覺得沒啥好拍了,他還一直要我幫他照,


我看了一下時間..快7點要關門了,心裡有點怪怪的..


把相機還他,我扯了一個謊,說下面有人等我,就快閃離開那裡.




快步走下來,街燈已亮起~


大郵筒孤零零的站在路口,彷彿跟我說:看到我就平安了~




距離我要回去的時間還有二小時,澳門的歷史城區原來指標這麼清楚,


我看著地圖就能順著指標走了~


自從上回跟過我老爹遊東歐之後,我開始相信自己可以一個人到國外去旅行.




聖安東尼教堂.


初建於1560年,原是用茅草和竹棚搭建而成的。直至1638年,方改以石頭重新興建。


其後在1810年1874年進行過兩次重修,1930年才形成今日的外觀和規模。


教堂奉聖安多尼St Anthony of Padua)為主保。


很多澳門人及葡國人也因而選擇在聖安多尼堂舉行婚禮。


由於外國婚禮多數以鮮花裝飾,故聖堂時常出現一片花海,因此華人亦稱之為「花王堂」。




哪咤廟.建於1888年.


這裡本來想跳過,因為台灣就很多廟啦~


但是地圖上說這裡可以看到大山巴牌坊的背面及舊城牆,


但是想想都來了,就彎上叉路走斜坡上來,真的上來又後悔了,


廟方及旁邊的舊城牆正在做整修,旁邊不知是遊民還是工人,


盯著我一直看,看到我都發毛,趕快離開.




玫瑰堂


建於1587年由西班牙聖多明哥會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座教堂,


每年的5月13日前,玫瑰堂會舉行九日敬禮;13日當天下午,更會舉行盛大的聖像巡遊,


是本澳所餘不多的天主敎節日活動,極具特色。


巡遊於下午六時開始,先在玫瑰堂內舉行奉獻典禮、聖體降福及葡語彌撒,


隨後將花地瑪聖母聖像移入一座轎內,由身穿白衣、頭戴白紗的聖母元後團女團員抬著,


以玫瑰聖母堂為起點,抬聖母像遊行,沿途誦念玫瑰經,歌唱聖詩.



我記得高雄也有個玫瑰堂,因為我娘是在那裡受洗的.


她過世之前的二三年還曾經去朝聖,過程與維基百科所述內容極像.




從哪咤廟下到街上,昏黃的街燈己亮起,


漫步其中,很有感覺~就是有fu!


可惜我不敢擔誤太久,一個人出門還是要注意安全.


我還不想成為國外媒體的社會版頭條哩~




大堂,又稱主教座堂或大廟,歷史悠久。


始建於1576年,本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築,經過多年的風雨剝蝕,殘破不堪。


1849年,天主教集眾捐款,重新改建。





歷史城區的人行道,在重要景點附近全是這樣的美麗地磚.




郵政總局1798年開始服務


為了找這個區域,我問了很多人,因為地圖的標示,我怎麼走都不對,


本來想...再找不到,我乾脆坐公車回去算了..


找到了以後才發現這裡真的好熱鬧.



晚上8點多了,這裡滿是購物的人潮,


可惜我必須繼續蜻蜓點水,因為隔天一大早就得進大陸了.




民政總署前的廣場,全是購物的店家,賣杏仁餅的,蛋塔...


我沒空買,更沒空吃~



這裡的著名景點很多,但是無法一一放上網誌,怕大家睡著了~




最後一個景點是鄭家大屋,


按地圖上的距離,我至少還要走15分鐘,


而且有澳門當地人跟我說,別去了,快9點了,門早就關了~


我走了十多分鐘後,還沒看到指標,心裡想..會不會走錯了?


我問路..喜歡看那人是否順眼,我趕緊問了個可愛的小女生,


為了怕口音太台,還刻意改了說話方式,沒想到一下子就破功,


因為對方在10年前曾在台灣讀中興大學;是澳門僑生.



鄭家大屋,只看得到這個偏門了,這個感覺有點像小時侯,


客家人的房子,有個土地公或是財神的香爐.




9點正,我離開鄭家大屋,準備找公車站,


很幸運的是在問第二個人做路線確認時,


對方跟我說前一個人講的站牌只有一線公車,現在己經晚了,怕等不到,


剛好她要走過去周大福金店附近購物,所以就帶我一起走.



坐公車回到碼頭,再搭酒店的免費車回到銀河,


我的客戶還在與財神對賭,不知幸運之神站在誰那邊.



<棗紅色字體標示來自維基百科>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ya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